益博睿發佈2021年全球詐欺與身分辨識洞察報告

近三分之一的亞太企業重點關注創收,而並未採取相應的詐欺偵測舉措
2021年5月25日,新加坡 – 益博睿最新發佈的《全球詐欺與身分辨識洞察報告》表明,近三分之一的亞太企業將重點放在創收,而並不重視安全性與詐欺防範。有鑑於該地區面向消費者的數位生態系統本就易於遭受侵害,這種做法無疑會為他們帶來更大風險。
今年已是益博睿實施本項研究的第五年。益博睿在對多國消費者與企業進行調查後編訂了此報告,澳洲、印度、日本和新加坡也在其中。調查發現,這四個國家的企業都在快速推進數位化轉型,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80%的企業表示當前已落實數位線上身分辨識策略,用於對不同數位平台的客戶進行辨識;73%堅信自身製定了合理衡量基準與關鍵績效指標(KPI)以便有效管理詐欺風險。隨著企業的數位化程度日益提升,詐欺分子可以透過隱匿性極佳的自動化程序發動更大規模的攻擊,這導致詐欺風險顯著增加。
與數位化發展引發更大詐欺風險這一現象不符的是,願意增加詐欺管理預算的企業在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期間整體減少了16%,僅有半數(53%)企業表示會在未來六個月內增加此預算。放眼全球,亞太地區表現出比其他地區更為顯著的變化,其中印度(59%)和澳洲(57%)的企業最有可能增加詐欺管理預算,新加坡(52%)和日本(46%)則相對較低。上述結果表明,企業可能並未意識到,如果實施得當,用於提高安全性和詐欺檢測效用的數據和工具也能有效提升客戶體驗。
受疫情影響,數位活動的激增程度大大超出預期,並且這一趨勢在短期內還不會結束。事實上,受訪國家近一半(46%)的消費者預計會在未來三至六個月內增加網購支出。在詐欺率不斷上升的形勢下,亞太地區的消費者傾向於優先考慮安全可靠的網路環境,有56%認為安全性是線上體驗中最為重要的因素。此外,五分之三的亞太消費者期望企業能為線上操作提供更高水平的安全保障和數據保護服務。
「企業重點關注創收和數位化進程,以及創造更優質的數位客戶體驗,這完全能夠理解,特別是考慮到疫情影響的情況下。然而,數位化程度的提升也意味著企業會面臨更大的風險,從長遠角度來看,忽視詐欺防範的企業將很容易蒙受損失。創造優質的線上消費者體驗的確十分重要,但如果企業在投入所有資金打造數位體驗時忽視了詐欺防範,則將成為詐欺分子的『獵物』。詐欺分子經驗老道,能輕鬆辨識安全保障較弱的平台,並對其發動攻擊。企業需要在保障一流數位體驗與採取與時俱進的詐欺防範舉措方面取得有效平衡,」益博睿亞太區CEO Ben Elliott表示,「在經濟低迷時期,有組織的網路犯罪會引發更多的詐欺活動。企業對詐欺防范進行投資能在此情形下為自身和客戶提供有效保護。詐欺主要會使企業蒙受經濟損失,但除此之外,還會對客戶信任產生影響,而後者往往更難彌補和恢復。」
報告還顯示,企業所採取的詐欺偵測與防範措施與消費者偏好之間存在差異。就亞太地區的這些受訪國家而言,企業仍著力於傳統的詐欺防範方法,如設置安全問題和密碼等,但消費者更偏好無形的安全驗證手段。事實上,72%的消費者認為基於物理特徵的生物辨識技術或向移動設備發送PIN碼的方式能提供最有效的安全保障。這表明消費者行為已經發生了轉變,他們不再信賴那些老舊過時的安全舉措。為此,企業應採用將有形方法與無形方法相結合的全新安全驗證手段。
面對消費者不斷變化的、對於安全性的期望,企業需要對整個客戶旅程的各個環節進行改進優化。舉例來說,超過三分之二的亞太消費者表示,如果等待時間超過30秒,他們就會選擇放棄交易。這突顯了確保快速無縫的詐欺審查和安全驗證的重要性,如此才能提升客戶的忠誠度和信任度。認同亞太企業投資更為先進的客戶辨識方法的消費者比例有所上升。
《2021年全球詐欺與身分辨識洞察報告》基於疫情期間開展的三次調查編訂而成。調查共計涵蓋來自北美、拉丁美洲、歐洲和亞太地區10個國家的9,000多名消費者和2,700家企業,其中包括來自澳洲、印度、日本和新加坡這四個亞太國家的3,000名消費者和900名企業高管。
益博睿反詐欺與身分辨識業務部門在全球範圍內有300多位反詐欺專家,他們致力於保護消費者身分安全,有效協助金融服務、電信、零售/電商、保險和醫療等多個行業的企業及政府機構打擊詐欺活動。
更多資訊
益博睿於2021年5月25日發佈